如何评价司马懿,会玩的司马懿太恶心


如何评价司马懿??? 人物评价

总评
司马懿
李世民为《晋书·宣帝纪》作史论 , 指出了司马懿在性格、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矛盾或曰不平衡 。 原文如下:“宣皇以天挺之姿 , 应期佐命 , 文以缵治 , 武以棱威 。 用人如在己 , 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 , 性宽绰而能容 , 和光同尘 , 与时舒卷 , 戢鳞潜翼 , 思属风云 。 饰忠于已诈之心 , 延安于将危之命 。 观其雄略内断 , 英猷外决 , 殄公孙于百日 , 擒孟达于盈旬 , 自以兵动若神 , 谋无再计矣 。 既而拥众西举 , 与诸葛相持 。 抑其甲兵 , 本无斗志 , 遗其巾帼 , 方发愤心 。 杖节当门 , 雄图顿屈 , 请战千里 , 诈欲示威 。 且秦蜀之人 , 勇懦非敌 , 夷险之路 , 劳逸不同 , 以此争功 , 其利可见 。 而返闭军固垒 , 莫敢争锋 , 生怯实而未前 , 死疑虚而犹遁 , 良将之道 , 失在斯乎!文帝之世 , 辅翼权重 , 许昌同萧何之委 , 崇华甚霍光之寄 。 当谓竭诚尽节 , 伊傅可齐 。 及魏明帝将终 , 栋梁是属 , 受遗二主 , 佐命三朝 , 既承忍死之托 , 曾无殉生之报 。 天子在外 , 内起甲兵 , 陵土未乾 , 遽相诛戮 , 贞臣之体 , 宁若此乎!尽善之方 , 以斯为惑 。 夫征讨之策 , 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 , 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 , 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 , 笑奸回以定业 。 古人有云:‘积善三年 , 知之者少 , 为恶一日 , 闻于天下 。 ’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 , 而终见嗤后代 。 亦犹窃钟掩耳 , 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 , 谓市中为莫睹 。 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 , 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 , 则当祸人而福己 。 顺理而举易为力 , 背时而动难为功 。 况以未成之晋基 , 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 , 德被苍生 , 而天未启时 , 宝位犹阻 , 非可以智竞 , 不可以力争 , 虽则庆流后昆 , 而身终于北面矣 。 ”
晋明帝时 , 王导侍坐 , 晋明帝问起晋前世得天下的具体情形 , 王导叙述了司马懿的业绩和手段 , 又说起司马昭在高贵乡公时的所作所为 , 晋明帝大惭 , 把脸埋覆在床上说:“若如公言 , 晋祚复安得长远!”
何去非对司马懿的忍耐、气度和用兵能力 , 都给予分析 , 不与诸葛亮正面对战并非胆怯 , 而是高明的耗敌军之策:“仲达提秦、雍之劲卒 , 以不应而老其师者 , 岂徒然哉!将求全于一胜也 。 然而 , 孔明既死 , 蜀师引还 , 而仲达不穷追之者 , 盖不虞孔明之死 , 其士尚饱 , 而军未有变 , 蜀道阻而易伏 , 疑其伪退以诱我也 。 向使孔明之不死 , 而弊于相持 , 则仲达之志得矣 。 或者谓仲达之权诡 , 不足以当孔明之节制 , 此腐儒守经之谈 , 不足为晓机者道也” 。 评其“制其兵 , 出奇应变 , 奄忽若神 , 无往不殄 , 虽曹公有所不逮焉” 。 详见《何博士备论·司马仲达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