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

散风热
别名:蔓荆实、蔓青子、背木耳、荆子、白背风、白背草、万荆子、小刀豆藤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
归经:归膀胱、肝、胃经
煎法:
适用体质:
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1.清利头目(目赤肿痛) 用治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耳鸣、耳聋等,可与补气升阳药黄芪、升麻等同用,如益气聪明汤;用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目昏多泪等,常与菊花、刺蒺藜等祛风明目药同用 。本品性善走上,民间素有“诸子皆降,唯蔓荆子独升”之说 。
 
2.疏散风热(风热表证) 用治风热表证,症见头晕、头痛属轻症者,可配伍薄荷、菊花等,如菊花茶调散 。若风邪上攻之偏头痛,又常与川芎、白芷等祛风止痛药同用 。本品解表之力较弱,多只作为辅助药使用 。
 
此外,还可用治风湿痹痛,如羌活胜湿汤 。
 
蔓荆子图片
蔓荆子主治主治风热感冒,正、偏头痛、齿痛、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头晕目眩、目赤多泪,齿龈肿痛,目暗不明,关节疼痛拘挛等症 。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头昏头痛、齿龈肿痛及目赤肿痛、多泪等症 。流行性感冒、神经性头痛、高血压头痛、牙龈炎、风湿性关节炎,以及过敏性鼻炎、咳喘、皮肤病等可辨证用之 。
蔓荆子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蔓荆子煎剂对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以及结合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孤儿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和醇浸液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甲醇提取物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抑制作用,水煎液尚有祛痰和平喘作用 。
1.蔓荆子有镇痛作用 。
2.蔓荆子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
3.蔓荆子有降压作用,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也有效 。
4.蔓荆子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蔓荆子或叶的挥发蒸馏液能加快高分子右旋糖酐性血瘀兔及大鼠的血流速度,增加微循环血管交点数,改善血流状态 。
5.蔓荆子有明显的镇静、平喘作用,并有祛痰作用 。
6.蔓荆子有抑制黑色素形成的作用,还有抗炎、抗癌、抗缓激肽、抗脂氧合酶的作用 。
蔓荆子禁忌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
 
①可致风团、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 。
②不宜超量使用 。
③孕妇慎用 。
蔓荆子食用方法-泡水喝的功效日常用量:3~8g,水煎服 。
1、研末
黄精300g,蔓荆子50g,将这两味中药淘洗干净、混合,九蒸九晒,捣成碎末,空腹每次5g,温开水送服 。
2、酒煮
决明子100g,蔓荆子200g,白酒100ml 。将决明子和蔓荆子放入白酒中烧开,晒干捣为粉末,每次5g,温水送服,一天两次 。
3、延年益寿
黄精500g,蔓荆子100g 。将黄精和蔓荆子淘洗干净,放在一起,九蒸九晒,捣为末,空腹每服6g,每日两次,可延年益寿 。
4、补肝明目
决明子100g,蔓荆子200g,白酒100ml 。将决明子和蔓荆子放入白酒中烧开,曝干为末 。每服6g,一天两次 。可补肝明目 。
蔓荆子选方1、治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风湿痹痛
蔓荆子2g,川芎1.5g,藁本、炙甘草、防风各3g,羌话、独活各6g 。水煎,去渣,饭后温服 。若湿邪较重,肢体酸楚甚者,可加苍术、细辛以助祛湿通络;郁久化热者,宜加黄芩、黄柏、知母等以清里热 。
2、治内障目昏、耳鸣耳聋
蔓荆子、葛根各9g,黄芪、人参各15g,白芍、黄柏各6g,升麻4.5g,炙甘草3g 。水煎,去渣,临睡前服用 。
3、偏头痛  
蔓荆子、菊花、钩藤、白蒺藜、防风各15g,川芎、白芷、僵蚕各10g,薄荷6g,细辛3g 。随症加减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早晚2次口服,10日为1个疗程 。许贺先以自拟蔓荆子头风汤治疗头痛120例患者,治愈92例,好转26例,未愈2例,且复发率较低(仅为10.87%) 。
4、坐骨神经痛 
蔓荆子50g,白酒500ml 。蔓荆子炒至焦黄,碾为粗末,加白酒浸泡3~7日(夏日泡3日,冬日泡7日),对凉开水适量,取汁700ml,每日分早晚各饮50ml,7日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 。王士国共治疗56例患者,1个疗程症状消失12例,2个疗程症状消失23例,3个疗程症状明显改善20例,不明显1例;刘永业用同样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42例,7日痊愈31例 。
5、初、中期急性乳腺炎  
蔓荆子200~300g,白酒适量 。蔓荆子炒黄后,研末,用白酒调成糊备用 。用时先用温盐水轻轻擦洗**及**,然后用吸乳器排空乳汁,将药敷于患处,用大青叶覆盖,再盖上纱布,外以胶布固定,12小时更换1次 。若成脓者,行穿刺抽脓后再敷药 。向爱兰共治疗19例患者,痊愈17例,显效2例 。
蔓荆子怎么吃-用法用量蔓荆子药用部位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和蔓荆带宿萼的果实 。
蔓荆子选购保存【蔓荆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