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陋轩记翻译 何陋轩记文言文翻译

【何陋轩记翻译 何陋轩记文言文翻译】

何陋轩记翻译 何陋轩记文言文翻译

文章插图
何陋轩记的翻译: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 。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上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 。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个月,却很安乐 。
夷人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 。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阴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 。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 。
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来遮蔽房子,又为它栽上芍药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焦增多了 。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 。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 。
哎呀,现在夷人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性情,然而这对他们淳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 。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 。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
何陋轩记翻译 何陋轩记文言文翻译

文章插图
《何陋轩记》原文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 。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 。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 。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 。
夫爱憎面背,乱白黝丹,浚奸穷黠,外良而中螫,诸夏盖不免焉 。若是而彬郁其容,宋甫鲁掖,折旋矩矱,将无为陋乎?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则有矣 。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 。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
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 。然此无损于其质也 。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 。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
何陋轩记翻译 何陋轩记文言文翻译

文章插图
《何陋轩记》注释1、“昔孔子”五句: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九夷:古书中的九夷,如《战国策·魏策》:“楚破南阳九夷”等 。大致在今河南南部 。
2、夷蔡:蔡为周代古国,其地在今河南上蔡、新蔡等县地,即在河南南部 。
3、要绥:要服、绥服,古代王畿以外的区划名,这里泛指边远地区 。
4、上国:这里指京城 。因王守仁自京官贬龙场 。
5、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 。鸟言:说话似鸟语 。韩愈《送区册序》:“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 。始至,言语不通 。”羝(di)服:羊皮作衣服 。
6、轩裳:古代卿大夫所乘坐的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 。裳,指帷裳,车旁的布幔 。
7、缛(rù):指繁密的礼节 。
8、淳庞:朴实 。
9、黝(yǒu):青黑色 。
10、浚奸:深奸 。
11、中螫(shì):内心像毒虫刺人 。
12、诸夏:指中士 。
13、彬郁:文质彬彬有文采的样子 。
14、宋甫鲁掖:穿戴着礼仪之邦宋国的礼帽,鲁国的大袖之衣 。甫:章甫,古代的礼帽 。掖:通“”,衣袖 。《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 。逢,大 。
15、矩矱:规则法度 。
16、眇:低微,细小 。
17、郁:阻滞 。
18、比:亲近 。
19、琴编:指琴书 。
20、信(shēn):通“伸”,伸张 。
《何陋轩记》赏析《何陋轩记》是明代王守仁(王阳明)作品,此文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三 。《明史.王守仁传》说,王守仁抗章救戴铣等人,“(刘)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丛薄,苗獠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这篇《何陋轩记》,就是为此而发 。
文章以亲身经历,赞扬了苗族、仡佬族(獠)人民正直纯朴、乐于助人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 。相反,他们比之于中原的那些“狡匿谲诈,无所不至”的人来,倒是“未琢之璞,未绳之木”,等待着大匠去雕琢,也就是用“典章文物”去影响他们,清除其“崇巫而鬼事”的陋俗 。
文章剖析精微 。在封建士大夫中,能排除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实在很难得 。
这篇文章思想卓越,排除了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具有时代前瞻性,是一篇很出色的记文,很有借鉴意义 。
何陋轩记翻译 何陋轩记文言文翻译

文章插图
《何陋轩记》创作背景公元1508年王阳明被贬谪到贵州龙场,几个月后,写下了这篇《何陋轩记》 。在这篇记文中,王阳明伸张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同时赞扬少数民族人的淳朴 。
《何陋轩记》作者介绍王守仁,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 。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 。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1498年(弘治十年)登进士第,历官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明代文臣用兵,未有如王阳明者,卒谥文成 。
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 。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

    推荐阅读